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七大机构看好一月信贷“开门红”:最高预测5万亿,社融将超6万亿!最大变量来自房地产 正文
时间:2025-07-07 03:39:56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综合
财联社2月7日讯记者 梁柯志)1月份金融数据即将公布。此前财联社记者从银行一线网点了解的信息显示,今年银行开门红完成程度较高。那么从全局看,1月份新增信贷开门红形势如何?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从目前已经发
财联社2月7日讯(记者 梁柯志)1月份金融数据即将公布。开门红此前财联社记者从银行一线网点了解的大机地产信息显示,今年银行开门红完成程度较高。好月那么从全局看,信贷1月份新增信贷开门红形势如何?最高最大自房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从目前已经发布1月份金融数据前瞻报告的预测七大机构来看,市场普遍认为1月份信贷新增在4.3万亿左右,亿万亿最高的社融预测是5万亿;在社融方面,则普遍预测在6万亿的将超水平。整体看,变量市场对首月信贷开门红的开门红情况比较乐观。
多位受访的大机地产首席经济学家也对记者表示了同样的看法。2月7日,好月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信贷在稳增长政策支撑下,最高最大自房1月信贷投放节奏明显提前,有望实现“开门红”。他预计,新增人民币贷款预计将超过4万亿元,将会创下单月历史新高。且信贷的强劲增长对M2和社融增速起到显著支撑作用。
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随着疫情防控优化、地产风险出清、经济景气复苏的银行股“三重奏”逻辑不断得到验证,宽信用政策有望催化银行股行情。
七大机构:三大原因将致信贷超预期
2月7日,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预计1月新增信贷可能在4.5万亿左右,较去年同期同比小幅多增,1月新增社融规模或达到6万亿元,但受到基数效应等因素影响,社融同比增速还将继续下滑,预计在9.4%附近。
而综合七大机构的预测,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市场普遍认为政策引导、经济回暖和银行积极供给是新增信贷超预期的三个主要原因。
预测新增规模最高的光大证券认为,1月份信贷超预期,原因除基建项目发力、制造业贷款回升之外,(由于债券市场发行低迷)信用债置换形成贷款增量也是重要原因。
中信证券认为,1月是春节月但企业信贷需求旺盛,由于2022年11月以来债券市场的波动,企业债发行受阻,拖累了社融增速,但促使企业的部分融资需求转变为贷款,带动新增信贷的1月“开门红”的情况。
目前,多数机构都认为基建项目是对公贷款重点领域。但是浙商证券认为,分机构来看,侧重点还是不同。浙商证券最新报告指出,对公方面,国有行及城商行继续保持在稳增长型信贷投放领域的优势,股份行普遍聚焦绿色、科创等重点方向寻求突破,有望扭转对公投放疲软态势。
最大变量来自房地产,银行将以量补价
七大机构认为,房地产贷款是1月份乃至全年信贷投放中最大的不确定变量。
报告认为,1月份按揭需求依然偏弱,全年新增贷款房地产占比低于10%。
光大证券认为,按揭贷款存在春节摊还和提前还贷的情况,新增规模难以上升,导致零售贷款疲弱。
浙商证券认为,2、3月零售贷款增长情况可视为现阶段地产政策及经济修复效果的检验性指标。居民消费和经营性贷款有望率先修复,按揭贷款需持续观察地产刺激政策与销售改善情况。
不过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尽管存有相关的不确定性,但机构仍然认为,1月份的信贷投放超预期,在以量补价的背景下,预计银行盈利能力和不良率将得到改善,或能催生银行股新一波行情。
开门红望延续整个一季度,市场利率短期难上行
中金公司预计,一季度开门红能够保持较强水平,实现同比多增,全年同样实现贷款多增。由于2022年总体信贷需求偏弱,月度之间信贷波动幅度较大,我们预计2023年疫情影响减弱、需求企稳的环境下信贷投放能够相比去年更为稳健。
全年来看,中金预计2023年新增贷款和社融规模分别达到22.6万亿元/33.5万亿元,分别同比多增1.3万亿元/2.5万亿元。
在开门红超预期的带动下,会否对下一步市场利率和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2月7日,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年初信贷需求回暖或对流动性形成一定消耗,资金利率中枢或难以回到12月下旬的相对低位;但是在市场对于信贷开门红的较强预期下,实际数据或难以在债市引起较大的冲击,而利率在数据公布前交易悲观预期,数据公布后走出利空出尽后的利多的可能性较高。
货币政策方面,即便1月信贷投放较好,但是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的要求下,短期内货币政策并不具备退出宽松转向的前提,仍需维持流动性合理宽裕。
2月7日,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何海峰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下一步,预计在“精准发力”的指引下,货币政策预计将继续坚持稳健中偏宽松的基调,择机使用降准降息等政策工具,确保信贷投放总量;同时,精准实施结构性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何海峰认为在央行流动性投放支撑、市场预期向好、交易回暖的背景下,市场流动性有望进一步修复和改善,短端资金利率逐步向政策利率靠拢。
科创板两公司或被强制退市,中信建投、东兴证券要担责?2025-07-07 03:11
商业银行就英国央行存款利率分层制度持反对意见2025-07-07 03:07
华统系接掌消息疑似泄露 高乐股份停牌前异动明显2025-07-07 02:29
全国试点医院分娩镇痛率近60%,专家呼吁开展人人可及的分娩镇痛2025-07-07 02:24
威马发内部信,公司高管带头降薪!专家:保持定力的企业会坚持到最后2025-07-07 02:20
东莞银行增资扩股方案获批,新增发股份数量不超过5亿股2025-07-07 01:49
我市全面开展冬季防火防爆安全大检查2025-07-07 01:47
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亮相2025-07-07 01:46
三星医疗预中标国家电网6.39亿项目 拓展业务领域前三季净利7亿增速回正2025-07-07 01:02
金安国纪欲买“上海顶级别墅”办公 物业方称仅限个人住宅使用2025-07-07 00:58
外盘头条:高盛称明年美股料延续熊市 沙特否认讨论OPEC+增产称必要时减产 马斯克裁推特销售员工 迪士尼换帅2025-07-07 03:34
央企“扎堆”雄安 引发的蝴蝶效应2025-07-07 03:04
这家公司要吃“回头草”,监管“追问”!2025-07-07 03:01
靠银行吃银行!湖北银行首任董事长被开除党籍,退休已超5年!又将\2025-07-07 02:44
数字化赋能 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外贸数字化转型发展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2025-07-07 02:44
专家谈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开和“躺平”2025-07-07 02:18
融资暖流涌动 优质房企占得先机2025-07-07 02:07
2022金投赏商业创意奖获奖全榜单来了!2025-07-07 01:56
比亚迪:近期对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传言均为不实信息2025-07-07 01:32
债市风波渐平 债券发行随行就市现新变化2025-07-07 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