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林:碳中和与共同富裕
中国碳中和创新论坛首届研讨会暨博智宏观论坛月度例会日前同步召开。刘培林碳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和研究员刘培林出席并演讲。共同
1.由于中低收入人口相对消费量低、富裕生产活动的刘培林碳排放量也相对较低。没有配套政策的中和碳中和政策会低估中低收入人口的相对减排贡献。
2.减排会导致产业结构、共同生产的富裕技术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这会在一定时期内导致失业,刘培林碳降低一部分的中和相对收入水平。同时,共同从经济学上看,富裕碳中和一定会将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刘培林碳碳排放负外部性内部化,而内部化一定要付出成本,中和从而会冲击一部分人的共同福利,这对于中低收入人口的影响大于对高收入人口的影响。因此,没有配套政策的碳中和政策,也会在一定时期内影响因减排而失业的和中低收入人口的福利。
3.实现碳中和必须给碳排放定价。碳税政策是一个选项,但其最大劣势是不能保证合意的减排量,而排放配额+交易的安排,则能够保证合意减排量。
4.公平分配排放权加交易,是兼顾碳目标和共同富裕两个目标的最好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排放权益直接界定到人。企业不再自动具有排放权,所需排放空间需要从市场上进行购买;对于由此导致的企业税负增加,可按税负中性原则核减其他税负予以抵消。
这种安排可以充分调动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参与到减排中;于中低收入者而言,这是等价交换而不是非足额的补偿,是体面地获得交易收入而非如接受救济那样获得转移支付;这种安排也有助于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和城镇化进程。
本文系刘培林研究员在“中国碳中和创新论坛首届研讨会”上的发言内容:
目前碳中和的政策政策设计如不将公平正义考虑其中,会低估中、低收入人口对减排的贡献。一方面,中低收入人口消费量相对较低,排放相对较少,其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也主要是排放强度相对较低的领域。另一方面,减排政策若无相应配套政策,会对一部分人造成冲击。减排过程中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变化,一定会导致部分人群失业和收入降低,这需要得到关注。此外,碳达峰碳中和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意味着要把排放的外部性内部化,内部化就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成本提高进而会在相对价格上反映,将会冲击部分人群的福利,这对中低收入人口的影响要大于对高收入人口的影响。
因此,要以公平分配排放权加交易的方式,兼顾碳目标和共同富裕两个目标。首先,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给碳排放定价。碳定价有两个主要政策工具,其一是碳税,其政策落脚点在于将碳排放总量控制住,而碳税政策的特点是固定价格,同时把排放量交由市场主体自主决策,碳税最大的劣势就是并不能保证最终碳排放量符合减碳目标。与碳税相对应的另一个碳定价政策工具,是排放权配额+交易,该政策工具最大的优势是能够保证排放量符合减排目标,但不能保证碳排放价格稳定。
其次,排放权配额加交易的安排,如何能够在确保减排的同时,兼顾共同富裕呢?10多年前,我主张把排放权界定到电厂或省市。今天,我认为应该将排放权直接地、完全平等地界定到每位居民。在此制度之下,企业不直接具有排放权,生产活动所需排放空间需要从向个人购买。针对企业负担可能增加的问题,可按税负中性原则,相应核减企业一定量的其他税负,比如所得税,最终使企业的总税负保持在合理水平上。当然,从宏观的税负中性原则下核定的新税率安排下,有些企业效率高,而有些企业则会被淘汰,减排将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实现。预期还将产生其他政策效果,如地方为获得排放空间而愿意吸纳更多流动人口,可能会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还将促进全社会动员共同促进碳减排,社会成员具有公平界定的碳排放权,中低收入群体可通过等价交换体面地获得收入。目前已经有企业能够提供个人碳账户工具,记录个人的碳足迹。而且,我国在这次冠疫情防控过程中,创设了直接针对每个人的行动轨迹记录工具。由此可见,我们有相应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
最后,如能够实施将引领人类社会的碳中和和共同富裕两个伟大而崇高的目标。碳中和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国家的行动目标,其他国家包括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并未旗帜鲜明地提出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共同富裕则鲜明地作为我国的奋斗目标,富有凝聚力、更加符合公平正义要求的,以这样的政策安排来实现减碳和共同富裕,是真正的引领。
(责任编辑:焦点)
-
财联社11月23日讯记者 哈力克)国务院常务会议今日召开,部署抓实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效,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会议指出,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英大证 ...[详细]
-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甄翔】根据丹麦统计局11月2日凌晨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丹麦现任女首相弗雷泽里克森领导的中左翼联盟“红营”在丹麦大选中险胜,弗雷泽里克森已基本确认将连任并牵 ...[详细]
-
退市命悬一线!ST大集连续18天低于面值 “保壳战”还剩关键两天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连续18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股,正处在面值退市的边缘。在这紧要关头,ST大集控股股东海航商控或其一致行动人海航投资突然宣布将增持公司股票,增 ...[详细]
-
参考消息网11月3日报道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0月30日报道,全球半导体产业近年一路高歌猛进,连带在该产业链占据关键位置的一众台企也纷纷扩大产能。不过台湾地区的人才供给满足不了企业庞大需求,也暴 ...[详细]
-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于11月21日至23日在金融街举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演讲时表示,在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同时,近年来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保持了相对稳定。易纲介绍,截至今年9月末,人民银 ...[详细]
-
来源:北京商报《湖北日报》的一则《基层供销社恢复重建至1373个》报道将供销社再度拉回大众视野,也让供销社概念股在A股爆红,成为了投资者争相抢购的“香饽饽”。11月2日,供销社概念股再度大涨,午后板块 ...[详细]
-
11月2日,连锁餐饮集团百胜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百胜中国”,纽交所股票代码:YUMC;港交所股票代码:9987)公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财报显示,在不计入汇率的影响下,第三季度百胜中国总收入26.8 ...[详细]
-
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于2022年11月4日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主旨演讲,多位企业家都对讲话感到振奋。习近平主席在第五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提到,“以开放纾发展之困,以开 ...[详细]
-
亚洲航空燃油对柴油的差价创7个月来最低 炼油厂可能考虑调整产量
尽管一些地区的需求复苏缓慢,但由于工业燃料供应增加,亚洲航空燃油对柴油的价格折让于本周二正处于近七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数据显示,当日午盘亚洲航空燃油和含硫量为10ppm的瓦斯油之间的价差约为每桶负3. ...[详细]
-
中新网北京11月3日记者 袁秀月)近日,20余省份已陆续启动2023年高考报名工作,各省份的艺术类、体育类招考规定也陆续公布。2023年高考政策有啥新变化、新规定?资料图:考生们认真温习。 中新社记者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