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第届大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发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家中医药局关于表彰第四届国医大师的国医公布决定》。该文件以附件形式公布了第四届国医大师名单,名单名列共有30人获此殊荣。上海来自上海的有位2位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严世芸,上海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其中教授施杞也位列名单之中。第届大师
严世芸出生于1940年,国医公布是名单名列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有位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其中国务院学术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召集人等。第届大师
严世芸领衔编撰首部中国历代典籍研究巨著——《中国医籍通考》,国医公布填补医史文献学术空白,名单名列开创了中医学术发展领域。他长期钻研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医历代著名医家的学术思想、创新构建藏象辨证论治体系、中医学方法论、中医心血管疾病临床和基础、高等中医药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致力于中医药的国际标准制定、教育推广和国际交流,曾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
施杞出生于1937年,是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主任、原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他曾拜全国著名老中医石筱山、石幼山为师,系统地学习研究中医骨伤科理论和石氏伤科经验。
施杞从创立动物模型开始着手,初步揭示了颈段动、静力平衡失调导致颈椎病发生和风寒湿加速颈椎退变的规律,在国际上首次揭示椎间盘病变存在“三期病理变化规律”,率先发现“慢性炎症及微循环障碍是慢性筋骨病的启动因素”。同时,他提出椎体骨质疏松可能加速椎间盘退变,还运用益气化瘀利水方药治疗脊髓型精颈椎病有良好疗效,拓宽了该病的治疗手段。他先后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