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为,专访G种主义如果要成体系、阿里可持续地去应对挑战的巴巴话,需要建立三个支柱:
第一是陈龙长期要定义社会责任,因为一个公司不可能履行社会上的专访G种主义所有责任,因此需要对具体事项进行排序:企业有能力做什么、阿里哪些更紧要等,巴巴这需要去从社会角度去看。陈龙长期
第二是专访G种主义用好科技。没有科技,阿里就没有效率。巴巴如果只是陈龙长期单纯做一个样板工程,或者只停留在战略讨论的专访G种主义层面,实际上没有办法有效解决问题。阿里
第三是巴巴建立参与者生态。阿里巴巴在去年的双碳报告里面用了一个词叫“参与者经济”,意思是只有考虑到各相关方的利益,激发各方参与,才能成体系、成规模地解决问题。
作为一个平台型公司,阿里巴巴相对的长处是聚合大家的力量、聚沙成塔。我们意识到,平台公司应该是践行ESG的一片优质土壤。
《财经十一人》:阿里巴巴ESG中有两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第一,阿里巴巴与公安部共同打造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6年间共发布5038条儿童失踪信息,联动社会各界,成功找回4960个孩子。找回每一个孩子的社会意义都无法估量。
第二,2021 年发起的“寻找远方的美好”,邀请全国超过1000 名设计师和高校设计专业学生成为“公益设计官”,共同为相对欠发达县域提供品牌设计方案。中国县域经济的产品品牌力弱,附加值低。而这些设计师结合当地文化和自然景观,提炼乡村文化标志,用设计的力量,让远方的消费者看到乡村产品的美。
您觉得阿里巴巴还有哪些成绩值得分享?
陈龙:其实还有挺多的。
清洁能源方面:2021年在中国企业可再生能源购买者中阿里巴巴排名第一。
资源效率方面:2022财年我们的数据中心年平均能源使用效率为1.247,为亚洲领先水平。
科技开放方面:连续多年蝉联中国企业开源活跃度、影响力第一。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1“科创中国”开源创新榜中,我们在科技公司中获奖最多。
数据安全和隐私方面:阿里云在2015年7月发起中国首个《数据保护倡议》,依据三条行动原则保护企业用户。“你的数据你拥有、你的数据你做主、你的数据有保障。”根据Gartner 2021年的评价,阿里云在安全项上获得最高分。
长期主义背后是制度保障
《财经十一人》:阿里巴巴的七大行动方向,被成为“七瓣花”。这个比喻很好,因为缺了任何一个花瓣都不完美。在这“七瓣花”中,我非常关心第一瓣花“修复绿色星球”中的碳排放问题。科学家计算,当地球平均气温上升2℃时,海平面将因冰川融化而升高46厘米至87厘米,危及沿海几亿人的生存。同时热浪、火灾、干旱、洪水等灾难也将随着气候变暖频繁发生,危及粮食生产和人类生存。除非迅速、大规模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大约100亿吨,阿里提出15年减少碳排放15亿吨。这个目标让人印象深刻,但感觉难度很高。这个目标如何实现?
陈龙:阿里巴巴2022财年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总计有1325万吨的碳排放量。我们提出范围3+“15年带动生态减碳15亿吨”的目标,平摊到每年,是“1年1亿吨”的碳减排量,相比较1325万吨,是自身最大口径统计排放量的7.5倍,听起来似乎的确有点不现实。
但是,需要明确两点,平台可以成为减碳的连通器、放大器,同时,15年减碳15亿吨不是线性实现的。
对于自身,我们将通过提高能效、清洁能源转型以及抵消和消除的组合,来推进目标的实现。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大绿色生态,就是在自身运营和供应链之外,用平台的方式,通过助力消费者和企业,激发更大的社会参与。通过这种方式,最终实现到2035年带动生态累计减碳15亿吨的目标。
目前,我们面向B端推出的产品“能耗宝”已经帮助约1700家企业进行节能减碳,面向C端的产品“88碳账户”用户达到2000万。我们相信,未来,阿里减碳的同路人会越来越多。
《财经十一人》:碳排放“范围3+”是新概念、新事物。测算方式和真实效果如何评价?
陈龙:评价必须经由社会认可,是科学、可衡量、透明的。但各种可能的范围3+场景的减碳计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易用的工具,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
制定过程和衡量标准需具有权威性和透明性,不然就不具备真正的价值。阿里巴巴积极参与相关计量标准的推进,和专业机构共同研究相关针对不同场景的计量方法学,组建了独立的专家委员会开展评审。
今年8月8日,在碳信托(Carbon Trust)的技术支持下,我们与中环联合认证中心联合发布了《范围3+减排:超越价值链的企业气候行动方法学》。该报告对于阿里巴巴2021年创新性提出的“范围3+”给出了明晰的概念、原则与方法,进一步确保范围3+减排量贡献的统一性、准确性和合理性。
同时开发了以开放共享为主要目标的OPEN C+计算引擎。该技术底层未来也将向社会开放,帮助更多生态伙伴科学计量和推进帮助减碳。
效果可能会在一年后才有所体现,我们也将聘用外部审核机构来对这一效果开展认证。
我们相信,合理准确的标准与合规的盘查审计,能够为阿里减碳的长期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财经十一人》:阿里是一个大型企业,组织复杂,整个集团包含了几十条业务产品线,在微观层面上如何协同作业?
陈龙:ESG工作模式其实涵盖了垂直的三层结构,确保ESG战略的稳定落地。
第一层是我们在董事会层面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领导决定ESG战略目标以及推进路径。
第二层是执行层面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委员会,从去年开始,每个月都有月度主题,围绕ESG核心发展方向,以及单月最核心的进展作结果同步,并且讨论和拟定整个ESG工作组的工作机制。
第三层的工作组。工作组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ESG策略部门,偏重执行和落地;二是每个业务单元各自的ESG工作组,工作组负责人往往由业务最核心的管理层担纲,这样配置是为了在业务设计中调度所有可能的资源将ESG融合进去。
我们的总裁月会上,汇报ESG方向的阶段性进程已经成为最常出现的话题之一。在过去一年中,CEO已经和我们有过十多次专门开会对焦规划和进展。
作者为《财经》产业研究中心总监